秦庭之哭 qín tíng zhī kū

「秦庭之哭」释义

春秋时﹐吴国进攻楚国﹐楚臣申包胥奉命到秦国求援﹐在秦庭倚墙而哭﹐历七日夜哭声不绝﹐秦王遂出兵援楚。见《左传.定公四年》。后用为乞求别人援救之典。

「秦庭之哭」详情释义

秦庭之哭 [qín tíng zhī kū]
  1. 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。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。

    我只能用下策,派人向绵竹 ◎刘宇亮)作~。 ◎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十三章

秦庭之哭 [qín tíng zhī kū]
  1. 修订本参考资料:春秋时,吴国入侵楚国,申包胥向秦国乞援,立于秦国朝庭倚墙而哭,连续七日七夜,终于感动秦君出兵救援。

    见左传˙定公四年。后用以指向异国哀求救援,或哀求别人帮助。北周˙庾信˙哀江南赋:鬼同曹社之谋,人有秦庭之哭。

「秦庭之哭」的近义词

包胥之哭

「秦庭之哭」的相关词

号啕大哭 啼啼哭哭 抱头大哭 神愁鬼哭 秦鬟妆镜 穷途之哭 卧薪尝胆 司空见惯 大义凛然 心无旁骛 所向披靡 振聋发聩
分享这个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