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子 xiē zi

「楔子」释义

(名)插在木器的榫子缝里的木片,可使接榫的地方不活动。

钉在墙上挂东西用的木钉或竹钉。

杂剧里加在第一折前头或插在两折之间的小段;小说的引子。

「楔子」详情释义

楔子 [xiē zi]
  1. 一端平厚、一端扁锐的竹木片。多用于插入榫缝或空隙中,起固定或堵塞作用。

    《水浒传》第五五回:“水底下早钻起三四百水军,尽把船尾楔子拔了,水都滚入船里来。”

  2. 比喻插进去的人或事物。

    唐 平铸 《转战江淮河汉》:“﹝我军﹞把第一个楔子塞进了敌人防守的南岸。”《收穫》1981年第1期:“他抢在 郑义桐 前面插了一楔子:‘这是大事,要请示地委同意才能执行!’”

  3. 戏曲、小说的引子。一般在篇首,用以点明、补充正文。

    元 杂剧也有在本与本或折与折间使用的。 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上·格局》:“ 元 词开场,止有冒头数语,谓之‘正名’,又曰‘楔子’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究竟 王冕 何曾做过一日官?所以表白一番。这不过是个楔子,下面还有正文。”

「楔子」的近义词

引子 序言 原由

「楔子」的反义词

后记

「楔子」的相关词

认真 设计 胚胎 趔趄 隽永 狡黠 遗憾 注视 到位 读音 喑哑 倔强
分享这个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