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而上学 xíng ér shàng xué

「形而上学」释义

哲学的一部门,为英语 Metaphysics的义译。研究实有的学科,即论所有事物的共同点及此共同点所拥有的特性。因研讨的对象为超物质、超感觉或超现象之物,故译为「形而上学」,于公元前四世纪由亚里斯多德首创。也称为「本体论」、「第一哲学」、「实体论」。

哲学史上指哲学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。

「形而上学」详情释义

形而上学 [xíng ér shàng xué]
  1.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。毛泽东《矛盾论》:“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,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,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。”

  2. 形而上学是指对世界本质的研究,即研究一切存在者,一切现象(尤其指抽象概念)的原因及本源。最早由亚里士多德所构建,称其为“第一哲学”、“第一科学”。

    梁启超 《格致学说沿革小史》:“学问之种类极繁,要可分为二端:其一曰形而上学,即政治学、生计学、羣学等是也。其二曰形而下学,即质学、化学、天文学、地质学、全体学、动物学、植物学等是也。”

「形而上学」的近义词

教条主义 照本宣科 哲学 玄学

「形而上学」的反义词

实事求是 辩证法

「形而上学」的相关词

五彩缤纷 劫富济贫 叶公好龙 应接不暇 杯弓蛇影
分享这个页面